网站首页
home page2020-08-26 17:29:05
国家AAA级景区、湖北省旅游名镇百福司古镇位于来凤县西南边缘,是湖北省最南端的集镇。西与重庆市酉阳县接壤,南与湖南省龙山县相连,为“一脚踏三省”之地。东距来凤县城50公里,西距酉阳县城100公里,省道利智路与县道百十路与渝东、湘西连接。百福司镇是土司故地。从唐代以来,辖区土司制度承袭千年。明代以后,境内设卯洞和百户两大土司,司城就在现集镇上。百福司镇原名“卯洞”区,因为辖区不仅有卯洞这个洞,历史上还有卯洞安抚司;百户司是集镇的名字,后因“户”与“福”谐音,而且“福”有吉祥之意,便改百户司为百福司。1984年6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定名为百福司镇。百福司镇是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全省生态文化保护区,拥有以“摆手舞”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以徐珊《卯峒集四卷》和《卯峒司志》为代表的土司文化,以油码头、“油行永定章程”、老街为代表的古商贸文化,以“红军标语墙”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油茶汤”为代表的特色饮食文化,以“卯洞峡”为代表的山水文化。2011年8月,湖北省政府将百福司镇列为全省第二批旅游名镇创建镇。现名镇下辖溶洞奇观卯洞峡、商贸古镇百福司、奇瀑野水怯道河、摆手故里舍米湖等四大景区。
百福司是著名的水镇
境内酉水河纵贯,怯道河横切,集镇位于两河交汇处。集镇原称“卯洞”,因集镇的酉水上游有著名卯洞峡,峡内峰奇林秀,险滩深潭连接,溶洞遍布,风光奇绝。著名景点有落印潭、宣抚堡、香炉岩、将军岩、观音洞、月亮洞、大洞、卯洞、仙人洞、婆婆洞等。其中最神奇为卯洞,酉水从圆桶般的悬崖中破壁而出,伏流215米,形成“青山关不住,毕竟东流去”奇观。因相传为木匠祖师鲁班卯时用卯锉捅开,故称“卯洞”。卯洞悬崖上方的仙人洞一次出土悬棺11具,出土汉至元代珍贵文物200余件,堪称湘鄂渝边区最大悬棺葬。现卯洞峡已成库区,山更秀,水更幽,可进行”一日漂三省”的平湖游。集镇的酉水下游为金龙滩峡谷,水深流急,溶洞众多,有风洞、间歇泉犀牛洞等,两岸群山秀绿,连湘接渝。现下游亦成库区,可由集镇直漂金龙滩。集镇西边为原生态怯道河,清流宛转,鸥鹭翔集,青山如屏,田园如画,有茅杆洞瀑布、鼎罐河漂流等景点。
百福司为土司故地
从唐代起该地设军民宣抚使,后演变为盘顺土司,明代后分设为卯洞安抚司、百户司。盘顺司以武力强盛雄踞一方,并以上贡金丝楠木得到朝廷嘉赏,辰州同知徐珊奉旨在此督办皇木经年,留下《卯洞集》四卷被收入清《四库全书》,是记载土家族历史的珍贵文献。卯洞安抚司以“勤政兴学、抚绥有道”多次被敕封,留下《卯洞司志》传世,亦为研究土司制度的罕见史料。百户司与卯洞司争斗百年,卯洞司老司城被百户司占领,被迫四迁司城,留下许多历史掌故,古地名仍散发着土司的余韵流风。
百福司为商贸古镇
作为酉水上游第一个水码头,“自改土而后,披荆斩棘,行李往来,遂成为三省之要区,四冲之捷径”,繁华程度几甲县城。此地盛产油桐、油茶、生漆、五倍子,尤其以“金丝桐油”畅销长江沿岸乃至作为出口大宗,小镇遂成为鄂湘渝周边土特产集散地,桐油商号达数十家,由官府发给牙帖经营。为保证桐油质量,清道光年间油商共定《油行永定章程》,并刊板垂碑保留至今。本地盛产木材并有造船产业,所产木船称“北河船”,油商往往以百吨木船装载桐油等山货顺流而下,以花纱布匹等逆水而来,边镇成为酉水沿岸四大名镇之一,以 “万担桐油下洞庭,十万杉条达九州”著称,至今仍保留着水码头、商业老街、张家大屋、观音阁等历史建筑。
百福司也是红色边镇
境内爆发过白莲教起义,太平军激战,留下战略要塞智勇关,大量地名不曰寨则云营,不曰营则曰堡,战争遗迹随处可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曾三率红军攻占百福司,在镇上打土豪、分浮财,建立红军银行,红军标语墙至今犹存。解放初期为根除百年匪患,军民携手百战功成,并全歼美蒋空投特务,《深山歼敌》故事享誉全国。
百福司是著名的土家歌舞之乡是著名的土家歌
不到河东去,不算到土家”。河东是以前百福司下辖的一个小乡,因全部村组都在酉水之东,故得其名。河东是真正的“一脚踏三省”之地,也是土家摆手舞、土家族织锦、土家语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摆手舞发源地舍米湖村。舍米湖”是土家语,“舍米”是美好的意思,“湖”是小山坡,合起来就是美丽的小山坡。大家远眺舍米湖,只见梯田层层,吊脚楼依山而建,确实象一幅风景画。摆手舞是土家族艺术象征,历史上曾广泛流传于土家地区,尤其集中在酉水流域,以湖北恩施州的来凤、湖南湘西州的龙山、永顺及渝东的酉阳县为主要传承地。然而到民国时期,摆手舞不仅很少再现于史志,在酉水流域绝大多数土家寨堡中也神秘地消失了。1954年,卯洞民族文化馆干部陆训忠、李逢贵到舍米湖村采风,发现一座叫 “神堂”的古建筑,据当地老人介绍就是供奉彭公爵主、田好汉、向老官人的祠堂,每逢新春佳节,寨堡里的男女老少都要在这里摆手祭祖,解放前这里经常遭兵灾匪患,神堂年久失修,摆手也就停止了。于是,陆、李二人便请他们摆手,认定它为优秀的土家族舞蹈。后来,文化馆就请三位老人为师,从舍米湖村开始对摆手舞传承。1957年1月15日,著名民族学家潘光旦受中央委托在湘鄂川边区考证土家族是不是单一民族,在来凤恰遇参加全县调演的舍米湖摆手队,通过座谈并观看了摆手舞。潘教授当时兴奋不已,评价说:这个舞蹈有特点,表现出山地农民粗犷、克服困难的精神,它不是跳着玩,是祭祀神仙祖先。此前,潘光旦一行已到过酉水流域的龙山、保靖、永顺、酉阳、秀山等土家聚居区,也早在文献上读过摆手舞记载,然而直到来凤,他才亲眼目睹摆手舞。这一调查证实,当时摆手舞除在来凤幸存外,在绝大部分土家聚居区已经绝迹。潘光旦在来凤与摆手舞的不期而遇,改变了土家人及摆手舞命运。1957年12月,国家正式确认“土家族”为单一民族,来凤也迎来摆手舞第一次传播高潮。当年,彭昌松等七人到恩施和武汉演出摆手舞,受到地区和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湖北剧场公演,来凤摆手舞一时名声大噪。湖南、四川及省内邻近县市纷纷前来学习,以此为发端,摆手舞在土家族聚居地重新流传开来。
湖北省土家文化特质最浓厚的地方。吊脚楼里岁月长,鼎罐煮饭格外香,团馓合渣土腊肉,离不得的油茶汤。在这里,上山吹咚咚奎,传情唱山歌,薅草打花鼓,出嫁唱“哭嫁歌”,接亲行“拦门礼”,谈白用土家语,成为山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出名的是摆手舞。边镇保存着两座古摆手堂,流传着土家语摆手歌,摆手舞在这里世代传承。上世纪初,挥手舞从这里被发掘出来,就象一粒种子,迅速传遍武陵山区,成为土家族艺术表征。现在这里传承的原生态摆手舞以质朴刚劲、粗犷清新的风格,成为荆楚大地代表性民间艺术,多次亮相国际盛会并出国展演。
作为旅游名镇,百福司坚持高水平规划,大手笔打造。特色民居长街逶迤,道路全部硬化,人行道铺砌青石板,滨河游廊长达两公里,街市白天碧树葱笼,入夜流光溢彩。民族文化广场歌舞蹁跹,民族文化研究中心,游客接待中心古色古香,多家星级宾馆、风情美食街宾客盈门。百福司镇已成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诗词楹联之乡、全省生态文化保护区。一个多彩多姿的文化旅游名镇,恰如一个土家绝色美女,从武陵山腹地走向大千世界。
〔经营单位〕: 湖北百福古镇旅游管理有限公司
〔景区地址〕:湖北省来凤县百福司镇游客中心
〔订票热线〕: 0718--6297288
上一条:仙佛寺